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人类社会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日的设立,旨在提升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
有人将英文单词“family”(家)拆解为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父亲和母亲,我爱你)。这种拆解叫人感到温馨之余,也不禁会考虑其中蕴涵的多层含义。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见的课题。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民族的将来。本期大家一同探讨当下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拓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编者
一问: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教育就完整吗?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年轻人政治学院及全国省级团委、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于2013年到2014年,联合拓展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针对留守儿童,调查发现,不只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意料之外伤害凸显,而且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常见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有兴趣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5个以上百分点,有超越半数的留守儿童表示遇见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时没人帮助。
因为缺少爸爸妈妈的关爱,调查还发现,有42.7%的留守女宝宝常常感觉孤独,远高于非留守女宝宝。同时,留守儿童常见消极情绪更多,常常感到烦躁的比率高达46.0%、感到孤独的比率高达39.8%、时常闷闷不乐的比率高达37.7%,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的近20%。
“家庭结构完整,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完整。不可以以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等缘由掩盖教育损失,要以经济进步与教育进步双赢的思想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最重要问题是因为空间离别导致了家庭功能性缺失,家庭的监护、保护、教育、榜样等用途弱化,教育生态断裂。有些只不过期望通过赚钱改变家庭经济情况,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但忽略了家庭自己教育功能。有些是不负责任,把孩子扔给祖辈照看,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有些是没家庭教育意识,忽略家庭教育价值。这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有专家建议,很多外出务工家庭当权衡家庭经济利益和教育利益关系,把教育收益放在家庭收益的要紧方面考虑。在不能不外出状况下,要充分考虑到因爸爸妈妈外出(特别是妈妈外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做好弥补手段。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方法,增加亲子交流机会,解答孩子的困惑,规范孩子的行为。尽量地与学校和社区交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局面;同时也呼吁,国家和社会从未成年人教育和保护的角度关注人口流动的整体性。
二问:怎么样处置好“成才”与“成人”的关系?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触及了很多当下城市家庭中的教育问题,拼智商、拼证书、小升初、上重点、学区房引发父母共鸣,“孩子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话题也第三引发热议。在成绩、升学等现实“重压”面前,家庭教育能否处置好“成才”与“成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近日一项调查发现,在面对“学习常识、智商开发、道德修养、身体健康与外表风韵、个性与性格培养,哪一点的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的问题时,仅有15%的父母选择“道德修养”,选择“学习常识”与“智商开发”的高达30%以上。
“大多数城市家庭中,父母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无论是否有益于孩子的进步,都很难引起父母的真的兴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指出,“在对德育重要程度的认识上,父母更是常见存在‘说起来要紧,比起来次要,忙起来无关紧要’的现象。”
“与乡村孩子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不同,城市孩子并不缺少家庭教育,而是缺少理性健康的家庭教育。”洪明剖析,“城市家庭教育常见存在如此几个问题:高度看重,但价值观出现问题;认识到全方位进步的重要程度,但实质重智轻德现象依旧紧急;重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但紧急忽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失责;重视直接教育,忽略家庭生活;学会很多理念,但实质上缺少办法;重视教育投入,忽略整体收益和综合收益。”
洪明的剖析在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拓展的调查中得到印证。调查显示,有关家庭伦理,尽管93.3%的父母完全认可或基本认可孝顺长辈是家庭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半数以上父母认可家庭中存在“孝顺长辈不足,疼爱孩子有余”的“道德不等式”;在“成才”与“成人”的博弈中,30%的父母担忧道德约束会制约孩子的个性,还有超越15%的父母担忧做好人会吃亏。有37%的父母感觉到缺少有效办法处置孩子“成才”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这也反映了部分城市家庭中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洪明剖析,“不可以以为教育高投入就会有高利润,不可以把教育消费等同于普通产品消费;不可以用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不可以以智育的进步掩盖全方位进步。城市中的家庭教育也任重而道远”。
三问:拓展家庭教育,怎么样尊重孩子的童年?
何为真的的家庭教育,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拥有什么要点?
“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出发点是尊重儿童的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大家不少教育方法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量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打造,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大家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大家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只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提出看法,还建议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教育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度。
“真的的家庭教育是基于儿童平时生活的,是在家人之间、邻里之间交往和承担肯定家庭责任而达成的。”在实践与操作层面,洪明建议,“家庭教育第一要紧的是价值观,就是要培养哪种孩子,正如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的,‘请鼓励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第二是办法问题,家庭教育存在于家庭一同日常,很多父母感觉自己跟孩子没交集,就是缺真的的家庭生活,解决方法是,一要多实践,二要多交流。假如父母只不过让孩子吃好、穿好,整日奔波在学校—家庭—课外班之间,除去学习以外就没话题了,如此的家庭是没真的的家庭教育的。”
“爸爸妈妈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教师,也是最易出错的教师。”朱永新指出,家庭教育要紧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爸爸妈妈是孩子的榜样,一般出色孩子成长为出色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时,家庭教育应该存在于学习型的家庭中,爸爸妈妈与孩子一同成长,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