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2019年上海初一上册数学同步训练4.3《线段的长短比较》

   日期:2025-05-18     来源:www.laikaike.com    浏览:668    
文章简介:《4.3 线段的长短比较》基础训练   1. 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A. AB>CD          B. ABCD.故选A. 比较线段长短时,叠合法是一种...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基础训练

 

1. 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A. AB>CD          B. AB

2. 如图①,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如此做的依据是.

 

图①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若线段AB=5 cm,CD=50 m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D           B.AB>CD         C.AB<CD          D.不可以确定  

4. 如图②,已知线段AD>BC,则线段AC与BD的关系是.

A.AC>BD           B.AC=BD         C.AC<BD          D.不可以确定

 

图②

5. 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一条直线的长度                       B.一条射线的长度

C.连接两点的线段                       D.连接两点线段的长度

6. 如图③,下列关系式中与图形不符的式子是.

 

图③

A.AD-CD=AB+BC                    B.AC-BC=AD-BD

C.AC-AB=AD-BD                    D.AD-AC=BD-BC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A                          B.作直线AB的延长线

C.延长线段AB到C,使AC= AB.        D.延长线段AB到C,使AC=2AB.

8. 如图④,由A到B有①②③④四条路线,那样最短的路线是.

 

图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如图⑤,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图⑤

A. CD=AC-DB                 B. CD=AD-BC  

C. CD=AB-BD                D. CD=AB

10. 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线段有两个端点                D. 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11. 如图⑥,线段AC=BD,那样AB=________.

 

图⑥

12. 线段的中点只有________个,线段的五等分点有________个.

13. 如图⑦,从城市A到城市B有三种不一样的交通工作:汽车、火车、飞机,除去速度原因,坐飞机的时间最短是由于___________.    

 

图⑦

14. 如图⑧,请依据图形完成下列填空:

 

图⑧

AD=AC+_________;

AC=AB-_______=AD-_______;

AC+CB=AD+________.

15. 两根木条,一根长80 cm,一根长120 c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顺次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和分析

【答案】

1. A 2. D 3. A 4. A 5. D

6. B 7. D       8. B   9. D 10. A

11. CD

12. 1  5

13.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4. CD

BC  CD

BD

15. 100cm.

【分析】

1. 解: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CD.故选A.

比较线段长短时,叠合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办法.

2. 解:把弯曲的河道改直缩短航程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

3. 解:CD=50 mm=5 cm,AB=5 cm,故AB=C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的常识,解题重点是将线段的单位统一后再进行比较.

4. 解:由于AD>BC,

所以AC+CD>BD+CD,

所以AC>B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的常识,解题重点是由已知得到AC+CD>BD+CD.

5. 解: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线段的长度.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6. 解:AD-CD=AC=AB+BC,故A正确;

AC-BC=AB=AD-BD,故B正确;

AC-AB=BC,AD-BD=AB,故C错误;                      

AD-AC=CD=BD-BC,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解题重点是找出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7. 解:射线、直线是不可度量的,没办法“延长”,故A、B错误;

延长线段AB到C,则AC>A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语言描述,是基础题.

8. 解: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则最短路线为路线②,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

9. 解:由于C是AB的中点,所以AC=BC=AB,

又由于D是BC的中点,所以CD=BD=BC,

所以CD=BC-DB=AC-DB,故A正确;

CD=AD-AC=AD-BC,故B正确;

CD=BC-DB=AB-BD,故C正确;

CD=BC=AB,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10. 解:由把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路程变短了可知,应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

11. 解:由图可知,AB=AC-BC,CD=BD-BC,

由于AC=BD,所以AB=CD.

故答案为CD.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解题重点是找到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12. 解:线段的中点只有1个,线段的五等分点有4个.

故答案为1,5.

此题考查的是对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的认识,若将线段n等分,则线段的等分点有个.

13. 解:从城市A到城市B有三种不一样的交通工作:汽车、火车、飞机,除去速度原因,坐飞机的时间最短是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

14. 解:AD=AC+CD;

AC=AB-BC=AD-CD;

AC+CB=AD+BD.

故答案为CD; BC,CD;BD.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解题重点是找到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15. 解:由题意,得80 cm的一半是40 cm,120 cm的一半是60 cm,故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40+60=100.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提升训练

1. 如图①,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且AB=16,AC=10,则AB的中点D与BC的中点E的距离为.

 

图①

A.8          B.5         C.3         D.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最短

B. 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 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 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 如图②,AB=12 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则AD的长为.

 

图②

A.3 cm              B.6 cm             C.9 cm             D.7.5 cm

4. 假如点B在线段AC上,那样下列各表达式中:①AB=AC;②AB=BC;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 如图③,笔直公路的同旁边有三棵树A,B,C,量得A,B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B,C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3米,一个公路路标恰好在A,C两棵树的正中间点O处,则点O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

 

图③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6. 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5 cm,线段BC=2 cm,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3.5cm             B.3cm               C.7cm             D.7cm或3cm

7. 已知:线段AB=4cm,延长AB至点C,使AC=11cm.点D是AB中点,点E是AC中点,则DE的长为.

A.3.5cm             B.3cm               C.4cm             D.4.5cm

8. 如图④,一只蚂蚁从A处沿着圆柱的表面爬到B处,请画出示意图且标出最短路线,并说明理由.

 

图④

9. 如图⑤,李明想从A村到B村,你能帮他找到一条近期的路线吗?请说明理由.

 

图⑤ 

10. 如图⑥,AB=16cm,C是AB上的一点,且AC=10cm,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


图⑥

 

 

答案和分析

【答案】

1. B 2. B 3. C 4. C 5. A 6. D 7. A     

8. 线段AB即为最短路线.

 

9. 能,近期的路线为A→C→F→B.

10. 8cm.

【分析】

1. 解:由于AB=16,AC=10,

所以CB=AB-AC=16-10=6.

又由于D是AB中点,E是BC中点,

所以BD=AB=×16=8,BE=CB=×6=3,

所以DE=BD-BE=8-3=5.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2. 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故A选项错误;

当P是线段AB的中点时,AP=BP,但只了解AP=BP,不可以判断P是线段AB的中点,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与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数目学会这类定义和性质是解题重点.

3. 解:由于AB=12 cm,点C是AB的中点,

所以AC=BC=AB=6cm,

又由于点D是BC的中点,

所以CD=BD=BC=3cm,

所以AD=AB-BD=12-3=9,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4. 解:假如点B在线段AC上,能表示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①AB=AC;②AB=BC;③AC=2AB. 共3个.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的概念,解题重点是熟练学会线段的中点的断定.

5. 解:依据题意可知,AB=5m,BC=3m,点O是线段AC的中点,

则OC=AC=×=4,

所以OB=OC-BC=4-3=1,

故点O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1m.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6. 解:已知AB=5 cm,BC=2 cm,

当点B在点A、C之间时,AC=AB+BC=5+2=7;

当点C在点A、B之间时,AC=AB-BC=5-2=3,

故A,C两点间的距离是7cm或3cm.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需要分两种状况进行讨论:点B在点A、C之间;点C在点A、B之间.

7. 解:由于AB=4cm,点D是AB中点,所以AD=2cm.

由于AC=11cm,点E是AC中点,所以AE=5.5cm.

所以DE=AE-AD=5.5-2=3.5cm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8. 解:将圆柱沿过点A的高剪开,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4. 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线段AB即为最短路线.

 

将圆柱沿着过点A的高剪开,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再依据线段的性质即可得到最短路线.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

9. 解:能,近期的路线为A→C→F→B. 理由如下:

由于从A村到C村的距离是肯定的, 所以从A村到B村的远近取决于C村到B村的距离.把C,B看成两个点.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且F在线段CB上,所以从C到F再到B最

近.所以近期的路线为A→C→F→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重点.剖析出“从A村到B村的远近取决于C村到B村的距离”.

10. 解:解法1、由于D是AC中点,AC=10 cm,所以DC=AC=5 cm.

又由于AB=16 cm,AC=10 cm,所以BC=AB-AC=16-10=6.

又由于E是BC的中点,

所以CE=BC=3.

所以DE=DC+CE=5+3=8.

解法2、由于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DC=AC,CE=BC,

所以DE=DC+CE=AC+BC=AB=×16=8.

由上可得DE的长为8 cm.

可以运用中点的概念先求出线段DC和CE的长,再求其和;也可以运用中点的概念直接得DE=DC+CE=AC+BC=AB,再代入数即可.

对于求线段的长度问题,解法不唯一,应依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简单的计算办法.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培优训练 

1. 点M,N都在线段AB上,且M分AB为2 : 3两部分,N分AB为3 : 4两部分,若MN=2 cm,则AB的长为

A.60 cm           B.70 cm          C.75 cm            D.80 cm

2. C、D是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中点,若CD=a,MN=b,则AB的长为.

A.2ba            B.ba               C.ba            D.2a+2b

3. 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延长BA到点D,使DA=AB,已知DC=6 cm,线段DC的中点E和点A之间的距离为.

A.3 cm             B.2 cm               C.2.5 cm             D.3.5 cm

4. 已知线段AB=2cm,延长AB到C,使BC=2AB,若D为AB的中点,则线段DC的长为______.

5.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 : 3 : 4的三部分,点E是线段AD的中点,EC=2 cm,求:AD的长;AB : BE. 

 

答案和分析

【答案】

1. B 2. A 3. B       

4. 5cm             5.  36cm;4 : 5.

【分析】

1. 解:由于M分AB为2 : 3两部分,N分AB为3 : 4两部分,

所以AM=AB,AN=AB,

所以MN=AN-AM=AB-AB=AB,

又由于MN=2 cm,

所以AB=70cm.

故选B.

依据线段的比可得,AM=AB,AN=AB,则可以求出MN与AB之间的关系,借助已知条件MN=2 cm,即可得到AB的长度.

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比和线段的和差,熟练学会比的意义是解题的重点. 

2. 解:由于C、D是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中点,

所以AM=CM=AC,BN=DN=BD,

所以MN=CM+CD+DN,

由于CD=a,MN=b

所以CM+DN=ba,即AC+BD=ba

所以AC+BD=2,

所以AB=AC+CD+BD=2+a=2ba.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3. 解:由于BC=AB,DA=AB,

所以DC=DA+AB+BC=AB+AB+AB=2AB,

由于DC=6 cm,所以AB=3cm,

所以DA=1cm,

又由于点E是线段DC的中点,

所以DE=DC=3cm,

所以AE=DE-DA=3-1=2,

故线段DC的中点E和点A之间的距离为2 cm,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4. 解:由于AB=2cm,BC=2AB,所以BC=4cm,

又由于D为AB的中点,

所以AD=BD=AB=1cm,

所以DC=BD+BC=1+4=5.

故答案为5cm.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重点.

5. 解:设AB=2x,则BC=3x,CD=4x.

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9x.

由E为AD的中点,得ED=AD=x.

由线段的和差,得CE=DE-CD=x-4x=x=2.

解得x=4.

所以AD=9x=36.

AB=2x=8,BC=3x=12.

由线段的和差,得BE=BC-CE=12-2=10.

所以AB : BE=8 : 10=4 : 5.

依据线段的比,可设出未知数x,依据线段的和差,可得方程,依据解方程,可得x的值,依据x的值,可得AD的长度;依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BE的长,依据比的意义,可得答案.

在遇见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总是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